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把枣整个咽下去也不加咀嚼更加是不辨滋味。囫囵吞枣其实这个典故就很生动形象,但是它背后讽刺的意味也是令人反响深刻的。囫囵吞枣更多的是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囫囵吞枣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

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引言

成语典故:元朝白珽的《湛渊静语》中有一个囫囵吞枣的小故事: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囫囵吞枣这一成语人们耳熟能详,但大家赋予它的更多是接受事物不应该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而应充分消化等哲理含义。而这囫囵吞枣中的养生道理,是不是真如此呢?如今南宁正逢青枣大量的上市的季节,便宜而爽甜的青枣颇受市民欢迎。那么,囫囵吞枣中说提到的知识是否有用?

枣能健脾但别囫囵吞枣

枣能消化健脾,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烹饪与营养教研室主任黄傲认为有一定道理。因为枣中含有大量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食肉过多的现代人来说,这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可以帮助消化,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菌群以及帮助通便等作用。

从中医看,枣根据不同的品种偏性有所区别。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诊疗部医生李婕认为,青枣偏润、偏凉;红枣偏补、偏腻。两者都有补气血的功效。大枣可以健脾养血,但如果吃得过多会太滋腻,反而阻滞了脾的健运。另外,囫囵吞枣之后,枣表面的果胶和单宁,会保护内部的果肉不受腐蚀,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这也是很多营养专家提醒,吃红枣要细嚼慢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