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形贝

舌形贝是一种腕足类动物,它们也是腕足类动物中形态学上最保守的一种,从它们最早出现到现在,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今天在日本周围水域发现的活标本外壳几乎与古寒武纪化石完全相同。舌形贝是现存最古老的生物。它主要是一个印度-太平洋属,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人类消费而收割。

舌形动物有舌头形状的壳(因此得名舌形花,从拉丁文中称为“舌头”),有一种长肉茎,或叫足部,动物在沙质或泥质的沉积物中钻洞。它们栖息在这些软质沉积物的垂直洞穴中,前端向上,在沉积物表面稍微暴露。触手围的纤毛会通过触手围和幔腔产生一种进食和呼吸的电流。肠道是完整的j型。

舌形壳由磷酸钙、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这与大多数其他的海洋动物不同,它们的壳是由碳酸钙制成的。舌形动物是不发音的腕足类,因此得名于其铰链机制的简单性。这种机制缺乏牙齿,仅靠复杂的肌肉组织维系在一起。这两个阀门大体上都是对称的。

形态特征

舌形贝呈壳舌形或长卵形,后缘尖缩,前缘平直。两壳凸度相似,大小近等,但腹壳略长。壳壁脆薄,壳多糖和磷灰质交互成层。壳面具油脂光泽,饰以同心纹。肉茎特长,自两壳间伸出,深埋于潜穴中,并在腹壳假铰合面上留下一个三角形的凹沟,称为肉茎沟(pedicle groove)。外套膜边缘具刚毛,促使水由前方两侧进入腕腔,再由前方中央排出。小舌形贝两壳大小相等,长卵形至亚三角形,前缘圆。腹壳后缘比较尖锐,有清晰的假铰合面和茎沟。背壳稍短。壳面具同心纹,有时呈断续的层状,或具放射纹。

化石发现

2004年有报道,澄江化石库中最新发现的舌形贝型腕足动物——海口西山贝。方法运用经典古生物学方法,结合化石解剖、形态比较进行研究。舌形贝化石结果贝体轮廓呈圆形,刚毛长、浓而坚硬,肉茎长而粗大,经鉴定为一新属、新种。结论形态研究表明它们应属于圆货贝类,但可能的肌肉系统显示这类生物可能与神父贝类相关;结合形态特点和生态特征,认为这类生物并非可能穴居生活,而以肉茎固着海底、营滤食生活。它们的发现丰富了澄江化石库腕足动物的多样性,对于理解早寒武世腕足动物分异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