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俗名大肚鱼、柳条鱼、山坑鱼、大眼叮当。别看它体型小,他可算是一种入侵生物,它成功地抢占一席之地并且挤掉了其他淡水鱼以及蛇、蛙、龟鳖等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食蚊鱼听起来是会消灭蚊子的生物,其实,他自身就是一种入侵生物呢。

食蚊鱼的食物链

食蚊鱼是一种“可怕的吃货”。成年食蚊鱼一天能吃上百条蚊子幼虫孑孓,不过孑孓们并不是食蚊鱼的单一食物,各种浮游生物、甲虫、螨类和无脊椎小生物等都是食蚊鱼的口粮,一天的进食量可达其体重的42%至67%,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1986年,科研人员发现如果仅吃孑孓,食蚊鱼会有一部分死亡,幸存的食蚊鱼也会生长迟缓;而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食蚊鱼甚至会同类相食,这种行为是否遗传目前尚不清楚。同类都不放过,其他异类的命运可想而知……许多地区曾用食蚊鱼来控蚊。

20世纪初期,台湾食物匮乏,而大量补抓青鳉食用,随后造成蚊虫繁殖疾病流行,因此当时的总督府约于1913年从美国引入食蚊鱼来消灭蚊子幼虫。随后不久,日本也希望通过投放食蚊鱼来控制蚊虫数量而从台湾引入食蚊鱼。于1924年,大陆地区也引入了食蚊鱼。

直至现在,台湾全岛淡水生境几乎都有食蚊鱼的身影,日本南方水域食蚊鱼广布,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生活习性

暖温性小型鱼类, 生活于水库、湖泊、坝塘、沼泽、稻田、水渠、洼地等各类静水水体。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 行动活泼、敏捷。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 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 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适应性强,能在3%盐水及含一定浓度的酸碱性水体中生活, 当水中溶氧近于零时或在长期缺氧的臭水体中,部分个体仍能生存并吞食孑孓。适应水温范围为4.5~40℃,最适水温为18~30℃。夏季怕热, 日出后就下降分散; 冬季喜阳,天晴温暖时,常游至浅水处, 在水深1米的水沟越冬。

危害

食蚊鱼是一种勇猛的小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杀死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著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