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地处武汉市,武昌市位于长江西岸。武昌市的地形主要以以平原为主,还有蛇山、和凤凰山、还有大大小小的洪山、小洪山、珞珈山。武昌市还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其中黄鹤楼就是不得不去的一个著名景点,更有“天下第一楼”。

武昌

武昌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东南部,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山乡、青菱乡交错接壤,西临长江。在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辖区面积82.4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13万,辖14个街道,191个社区居委会。武昌始建于1800年前的战国时期,现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湖北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驻汉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大公司总部汇集在此,形成武汉市的江南核心区。

历史

武昌一词,发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武昌所指地理范围是今天的鄂州,而当时的夏口城是今天的武昌。时值汉丞相曹操率军讨伐东南的地方诸侯孙权。双方在长江中游两岸形成气氛十分紧张的军事对峙。孙权为抵抗曹操的军事打击,在长江江汉平原段的南岸严密布兵(其后的战争,史称“赤壁之战”)。

其中今武汉市和鄂州市交接处,因驻扎有大型军事基地而逐渐商贾聚集,形成集市。当地因武而昌,故时名武昌;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武昌命名,意为“武运昌盛”。武昌与鄂州这两个名称在历史上多次交换,到元朝开始定为今天所见的地名。

武昌变迁

武昌形成之后,因其逐渐繁华,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楚地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元、明两朝,武昌的地位开始赶超荆州,成为湖北的省级政府办公所在地。至明朝末年,长江对岸的汉口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发展,开始形成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局面。清朝在此设有武昌府,是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后来是两湖总督)的办公机构所在地。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在武昌城爆发,史称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在此次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制度至此终结。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