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词语,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多人都被父母襁褓过呢?那襁褓的滋味我们都知道是不舒服的,所以现在呢我们并不推崇襁褓,我们知道这样不仅让孩子的身体不舒服,也让他孩子的自由得到了束缚,所以我们是不推崇的,今天呢我们就一集来了解一下襁褓,看看大家对他还有什么新的认识吗?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收获很多的

1、襁褓

孩子刚出娘胎,刚一享受活动和伸展肢体的自由时,人们又重襁褓中的婴儿 新把他束缚起来。人们用襁褓把他包着,把他放在床上这样睡着:头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两腿伸直,两臂放在身子旁边,还用各式各样的衣服和带子把他捆扎起来,连位置也不能挪动这段话出自二百多年前法国人所编的《博物学》一书。如今,西方的孩子已基本不知襁褓为何物了,而襁褓仍然是中国孩子来到人世间收到的第一件礼物 尤为可怜的是,孩子稍长,有形的襁褓从身体撤去,无形的襁褓又将孩子的心灵裹得严严实实。

管教二字让孩子简直透不过气来。先管后教,几乎成了所有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不顾实际,对孩子寄予过多的希望,让孩子屈从自己的意志;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制订不少清规戒律,并用应试教育的魔棒强压学生的个性。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襁褓中的婴儿 (卢梭语),最让这些家长和学校乐此不疲。

这些年来,中小学生因受不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现象常常让人痛心疾首;由于个性得不到正常发挥,学生考分高却缺乏创造性的毛病也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面对冰化了变成水的唯一答案,一位小学生;冰化了变成春天的创造性解答只能得零这样严酷的要求,又何尝不是强加在孩子身上和心灵上的襁褓呢?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实为当务之急。孩子的未来就是民族的希望,撤去孩子心灵上的襁褓,既是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蓝天,也是给我们民族的未来松绑。

2、不要做襁褓中的婴儿

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意味着要解放孩子的个性,意味着要尊重孩子的爱好,意味着要减轻孩子的负担,意味着要宽容孩子的错误,意味着要鼓励孩子的探索,意味家长和老师应当是孩子的朋友,意味着家长和学校对孩子高标准而不严要求,考不了100分,99分就是最好

孩子刚出生时,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受到外来声音、摇动等刺激时,很容易发生全身反应,好似受到一样,从而影响睡眠。襁褓则可以稳定住孩子的四肢,防止孩子惊跳,让他睡得安稳。襁褓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孩子在安全、温暖的子宫里待了9个多月,出生后,虽说小手小脚可以自由地活动了,但少了子宫的,孩子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襁褓能帮助孩子再现胎儿时的模拟环境,给他带来安全感。

此外,襁褓还会让孩子更暖和。孩子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独自睡在小床上,容易冷,晚上和冬季更是如此。把孩子包在襁褓里,能让孩子感到既暖和又睡得踏实。虽然裹襁褓对孩子的好处多多,可是,对于新手妈妈们来说,要想把襁褓打得牢,又松紧适宜,,还是需要学习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襁褓中,要注意小宝宝的健康。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会逐渐增,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不必将孩子包裹得过于严实,包布也不用过厚

3、襁褓束缚孩子的自由

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会逐渐增,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不必将孩子包裹得过于严实,包布也不用过厚。裹襁褓时,不要包裹太紧,否则孩子容易出汗,刺激皮肤,使皮肤发红,甚至引发皮肤感染。想偷懒的妈妈可在市场上购买较宽松、柔软、下方有开口的睡袋当作襁褓,,便于换尿布,又保暖。

不必要一整天都打襁褓。包襁褓的时间段可以选择在孩子吃奶、睡觉和休息时,其他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不受限制的自由。如果孩子开始不愿包襁褓,并踢掉毯子,或者可以翻身了, 这时就应该停止使用襁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