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首先要讲的孙坚不是历史上的孙坚,没办法,有一个跟历史上知名度这么高的姓名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人们总会不自觉的拿你去跟他比,能比才怪,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会演戏的孙坚,不是打打杀杀的孙坚,这个孙坚呢,在2002年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哎,这个就很专业,一些知名的演员也大都是这里毕业的,可以说是一块很好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聊聊关于这个小生的经历。

1.我靠的是努力

孙坚15岁那年,孙坚父亲去世,在母亲悲痛欲绝的不知所措下,孙坚霎时变得格外坚强:“家境并不富裕,父亲这一走就只能由我来照顾母亲,也只能是我去维持家里的一切运作。”说到这里的时候,青年演员孙坚眼中隐射出同龄人少有的果决。从那一年开始,孙坚在现实心酸中学会对周遭人情世故的观察,过早品味了人世百态。但从另一面讲,这也为他奠定了作为一名好演员的现实阅历基础。

“当红小生”孙坚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西安高级中学,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为母校而战》的录制工作。这也是孙坚毕业十六年以来,第一次回归母校,面对“衣锦还乡”的学子,校方特意在大礼堂举办了演讲活动。数千名学弟学妹到场力挺孙坚,也让孙坚感到异常激动,在镜头前,他首度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

在演讲的过程中,孙坚自爆读书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好,所以在读完高二后,自己就一心想着多赚钱以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在读高三时,孙坚便执意辍学,成为了一名餐厅服务员。为了不误导学弟学妹,孙坚特意强调“这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要读书”。一定要有梦万一实现了呢?孙坚心中一直有个演员梦,在母亲的劝说下,孙坚返校复读,并顺利步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2.你以为演戏就可以光靠颜值?

“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毕业于中戏的孙坚对影视这一行当的理念,正如他刚拿到电影《九龙佩》剧本做好扮演贾蓉这一角色的瞬念——他有某种层面上的欠缺,但还谈不上坏。开拍前期孙坚认真学习了课程培训,并积极就所饰角色请教了该剧两位编剧孙玉明老师和张海君老师。而后孙坚对剧本和塑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清晰了贾蓉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培训期间再次通读了《红楼梦》原著,换种角度透过时代大环境去看贾蓉,本质上说他只是一个不会控制自己的人。事实上是环境造就了他的无忌与浪荡,在当时社会制度来讲是不能区分他为好人或坏人。”孙坚说,“我会尽量在镜头前做好自己的贾蓉。”

3.我也叫孙坚

孙坚年轻的时候在富春当县吏,额,好像还是小官。孙坚和钱唐是很有缘分的,公元171年,孙坚十七岁,曾父亲一起坐船去钱唐。当时正赶上海贼胡玉劫掠客商,正在岸上分赃,船只都不敢靠近。常人哪里敢趟这浑水,但孙坚一看这架势,却对他父亲说:“这伙贼人应该好好打击一番,让我去吧!”孙坚他爸说:“这不是你能对付的啊!”孙坚当然不听话了,直接提刀上岸,用手做出指东画西的模样,就像好像分派部署要包抄海盗的架势。海盗也是怂,以为真有官兵来捉拿他们了,当即扔下财物四散奔走。孙坚提刀追上,砍杀了一名海盗。孙坚他爸对此表示很震惊。因为这件事,孙坚出名了,“府召署假尉”,也就是吴郡政府征召他为代理校尉。

孙坚任职为官后,“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数百人,(孙)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江表传》)少年们仰慕孙坚的品行,前来投奔;而孙坚则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尽心培养。正因如此,黄巾起义后,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征募士兵时“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故乡少年们不但随孙坚到了下邳,还愿意随他征战,从此无论前路险阻、胜败无常,这些少年始终不离不弃,是孙坚最可信赖的力量。

孙坚刚到长沙,邻居宜春县令急忙求救:宜春县遭到叛贼攻打,无力抵挡。孙坚紧急整备军马,便要出发。主簿则为人老成,担心主公考虑未详,连忙进谏劝阻:此事不妥。朝廷未有诏令,倘若私自出兵越界,必授人把柄,有性命之忧,还请将军三思。孙坚慨然回答:“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吴录》)我当这个太守,没有文化方面的成就,全凭征战的功劳。越界讨贼,保全邻县,是正确的事,要是因此获罪,我无愧于天下人啊!一郡太守,不惜牺牲自己政治前途,也要坚持帮助邻县百姓,令人感佩。

普通人的心此时已经凉透,孙坚安定天下的志向却没有熄灭。董卓还在洛阳,天下依然动荡。为了完成大业,他星夜疾驰,面见袁术,陈说利害。在袁术的营帐里,激动的孙坚用剑鞘在地上比画,“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我来这里,是为了国家社稷,不是为了个人恩怨,也不是为了给人当枪使。“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说的很重,袁术终于动容了,给了孙坚急需的军粮。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惟于心无愧者,方能大义凛然。面对这样的敌人,董卓心里是发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