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习的。我国有句俗语叫“字如其人”,一手好的字体可以让你在别人对你的印象中加分。从古至今,又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他们之所以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们喜欢书法,是个书法迷。在当今时代也有很多的书法迷,大家知道哪些呢?

1夫妻书法迷

南开宇在井陉县,有一对热爱书法的老夫妻,丈夫李聚科69岁,妻子霍连清65岁。两人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学练书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书法更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乐趣,这对夫妻被大家称赞为夫妻书法迷。李聚科从小爱好写字,但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在这方面并无多大进展。高小毕业后,他看到村里有个青年生产突击队,队旗上“突击队”三个繁体大字竟然是没有上过学的人所写。他心想,一个不认字的人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来,难道我这喝过“墨水”的人就写不好毛笔字?

从此,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书法成为他业余生活的一大爱好,一有空就动动笔。退休之后,他有了充裕的时间,更是把书法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妻子霍连清是个要强的女子。以前,她看丈夫和别人写书法,心里很羡慕,却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拿不起笔来。2003年,年过半百的她,终于鼓起勇气到县老干部局报名参加了老年书法培训班。从此以后,二人开始了关于书法的较量。人们称他们是夫妻书法迷。

2毛体书法迷买不到毛泽东的草书字典

今年71岁的赵耀华老先生,1942年生于沧州南皮,196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他的学书历程得从他大学说起。1963年,毛泽东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这幅草书字的笔法、章法之美,让当时20岁出头的赵耀华着了迷。“从此,我便开始了对毛泽东草书的学习和临摹。”赵耀华说。大学毕业以后,赵耀华从当县委常委理论学习秘书、县委宣传部长到河北工人报总编辑,可以说一生舞文弄墨。“我这人兴趣爱好不多,打麻将、打扑克都不会。

工作之余,也就是临临帖练练字。”赵耀华说,“八小时之外,聚古人于一堂,接风采于几案”。他的行书宗法“二王”,草书师法怀素。多年的笔墨功夫,写起毛体来更加顺手。他热爱书法到了如痴如醉的状态,为此还给自己起了个“醉翁”的晚号。“我学书的路子可以说是自学的,既无幸幼承家教,又无缘得名师指点,就从临古人贴,读古人书论这么走过来的。

3我是个书法迷

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到表姐家做客。一到表姐家,我就囔囔着要找表姐。舅妈说,表姐在练书法。哈哈,这是我搞鬼的好机会,吓吓表姐。我鬼鬼祟祟地来到书房前。哇,表姐真的在练书法。我看见她正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一个个漂亮的毛笔字在表姐的手里诞生了。那一横一撇,似乎都充满着生机。我看得入了神,饭后,我和表姐钻进了书房。表姐拿出字帖,向我作介绍。不知什么原因,数学公式那么难记,可是书法作品越看越喜欢。

我从此认识了王羲之、颜真卿、启功等大书画家。欣赏他们的作品,就像沐浴着花香,叫人如痴如醉。看着看着,叫人手痒痒,禁不住要提笔写写。练书法如同习武,不会轻松只会吃苦。尽管握着笔,手不停地颤抖,练一个小时手臂都麻了,我心里仍然是高兴的。上个星期天,妈妈要做客,出门前嘱咐我看家。我一个人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何不练练书法呢?我翻开颜真卿的字帖,津津有味地看着。我一边看一边临帖,很快我就入了神。

459岁老书法迷苦练撕纸书法 能撕出多种字体

老书法迷苦练撕纸书法,练成了远近闻名的“撕纸大师”。“我以前给社区写标语都要带着笔墨,”昨日,“撕纸大师”韩庆义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就空着手去,到地儿撕纸就行了。”用纸撕出汉隶书法,昨日,记者来到抚顺韩庆义的家中。洗净了手,他坐在桌前找出几张纸,“你说要啥字,我马上撕出来。”记者随意说了个“寿”字,但要求必须撕出繁体字。“哧哧———”韩庆义手中的纸在他手中转来转去,横撕竖扯不到两分钟,一个汉隶字体的“寿”字出现了。因为撕的缘故,字的笔画边缘略带粗粗的毛边,字体显得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