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文与可。胸有成竹的意思是在画竹子的时候,心中一定要先有一个竹子的模样。后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而文与可,正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他十分的擅长画竹子。他在教导学生的时候经常的这样告诫学生。但是我们现代人只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却不知道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1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文与可 胸有成竹,汉语成语,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拼音:xiōngyǒuchéngzhú成语:胸有成竹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比喻: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解释: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1]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2类似典故

典故:凿壁借光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白话]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胸有成竹 宋朝画家文同典故:宋朝画家文同,特别喜欢画竹子。他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竹子,经常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特别是在晴天,雨后以及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下竹子的各种形态,对竹子有了较深切的了解。一旦到他提别绘画时,他的胸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所以总是能够把竹子画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在做事情以前,已经有了充分成熟的考虑,因而成功的把握很大

3文同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

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4文同的成就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诸多画家以重要影响,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