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时候,盐商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势力。经营盐商的家族基本上就是名门望族了。大清盐商讲述的就是以扬州盐业总商江春布衣上交天子为故事蓝本,讲述了扬州盐商对于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剧中交代了当时的盐业发展,还包括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本会动的史书。

大清盐商剧情简介

《大清盐商》以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前后为时代背景,描写以汪朝宗为代表的一代扬州盐商与乾隆、官僚、文人、盐工、戏子乃至江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描述了乾隆时期扬州几个盐商大家族在生活、经商过程中的悲欢离合、苦心经营、尔虞我诈,通过重现扬州盐业兴衰,描绘扬州盐商与园林建筑、八怪文人、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展现史上扬州的繁华,全景式展示扬州盐商对于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力和历史贡献,生动再现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的民俗与风物。

该剧围绕一本秘密账册展开,描写了乾隆年间以汪朝宗为代表的一代盐商与乾隆、官僚、盐工乃至天地会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扬州盐商是乾隆皇帝取之不尽的钱袋子,可当西南战事急需军饷时,盐商们的钱却无法拿出,两淮盐政畏罪自杀。阿克占奉旨催款,发现盐商手中有本秘密账册,记载了多年来盐商往来账目,其中用于接驾和盐官酬酢的银子超千万两。盐商以此为护身符,盐官则心惊肉跳。阿克占决定先催捐输再找账册,各式人等围绕账册粉墨登场。扬州盐商四大总商在各自利益间有合作有较劲,但汪朝宗一直未把账册拿出,他不想让两淮盐业陷入腥风血雨,以保住盐业根基,将扬州建成月亮之城,以盐利兼善天下。最终,汪朝宗向乾隆交出账册。乾隆决定不再南巡,后世子孙也不得南巡。

剧中主角原型

“江春是扬州文化史上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可以说他集官人、商人、文人于一身。”据文史专家韦明铧介绍,江春起初是有考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念头,于是他拜金坛名儒王步青为师,但是却屡试不第。他一怒之下,才投身盐业的。“后来他在盐业如鱼得水,最终成为清代显赫的大盐商,并被封为扬州八大盐总之一,是乾隆朝扬州总商之首。

”江春本是安徽歙县人,后来客居扬州,并且一跃成为扬州盐业的徽商巨富,被封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一方面,他利用雄厚的财力,在乾隆六下江南的时候大建名园;另一方面,他广交天下文士,当时的名士杭世骏、戴震、郑板桥、金农等都与他有交往,他的康山草堂与马曰琯的小玲珑山馆齐名,都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好地方。

”韦明铧告诉记者,江春在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名士学者的美誉。“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江春通过与上层文人的交往,也让他自己不至于沦为鄙俗盐商之流。”江春“一夜造白塔”,至今仍被津津乐道江朝宗(1861—1943),安徽省旌德县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镇,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北洋军阀中的重要人物,北洋政府时期曾任国务院代总理。抗战爆发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任伪北平市长,从事卖国活动,1943年病死。

如何评价大清盐商

最值得赞叹的,是这部戏的剧本。虽然讲得是扬州城一地一隅之事,但在这部剧里,清王朝从贵胄乡绅到市井细民,种种风物、文化、习俗纤毫毕现,简直让人身临其境。何思圣那一声“东翁”喊出来,我脑袋“嗡”的一声,刹那间找回了当年读高阳小说的快感。后来随着剧情移形换步,秦淮佳丽、府邸纨绔、盐商乡绅、漕运兵勇、宦海官吏、黑帮舵主,尽皆穷形尽相,让我想起了《红楼梦》,想起了黄仁宇,想起了《潜规则》,想起了《厚黑学》(台词里直接把“锯箭法都说出来了”)每一句台词,都极尽考究,极尽雅致,又极尽有韵味。

再加上戏里极尽讲究的道具、场景,比如汪朝宗的辫饰,姚梦梦的琵琶,婉儿的水袖,乾隆面前各种的奇淫技巧,不仅让人神驰目眩,更使人意醉神迷!写这样一部煌煌大戏的剧本难吗?难,因为它需要经年累月的功底,福至心灵的才气,还有厚积薄发的时机。但更难的是,它需要不向市场,不向资本作出妥协。应该注意到,《大清盐商》只有三十四集。以这部戏的投资规模来看,剪出来的集数算是很少的。

剪得少,卖得钱就少。但相应的,剧情紧凑、扎实、绵密,无一场废戏,无一处尿点,甚至无一句废话,让人目不暇接、荡气回肠(我会说原本跑来疾言厉色叫我睡觉的父亲,看了几分钟之后,立马坐下陪我通宵达旦地看嘛?!)。看看那些动辄五六十集,不停地注水,不停地回放的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编导,似乎一开始就是要奔着影史留名的劲头去的。在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野心,无疑令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