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种礼仪,就是男子在慢二十岁的时候,举行及冠之年,也就意味着及冠之年之后的男子就已经表示成年了,而在新在的说法是成人礼,年龄是在十八岁,也就是说男子十八岁以后就便是已经成年了,这是古代和现代的及冠之年的不同。

1、及冠之年

及冠之年(也称加冠、弱冠): 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字,又称表字,是根据幼时取名的原意,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这个是古代的说法,现代是成人礼,一般是18岁。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冠笄礼

当男子到了及冠之年时是需要举行加冕仪式的,冠笄礼是中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男子加冠,女子加笄。行冠笄礼者由此变为担当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成年人。冠笄礼起源于周朝,亡于清朝。90年代起中国大陆和台湾又逐渐兴起冠笄礼。

中国古代男女进入成年要举行成年仪式,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就是说男子到了20岁,要行加冠(穿礼服时所戴的一种帽子)礼,同时命字。女子十五而许嫁,笄而礼之(《仪礼士昏礼》、《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为女子到了15岁,要行加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礼。

男女行冠笄礼后,即已长大成人,也就到了男婚女嫁阶段。汉代极重冠礼,《后汉书儒林列传》载,周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见他能诵读;,欲拜为守丞。而周防以未冠,不能从命。

3、魏朝文化

魏晋时,皇帝的冠礼在正殿举行,并且开始以乐伴奏。从南北朝到隋唐,冠礼一度废而不行。南北朝时,南朝宫廷还有一些皇家冠礼,中原则完全陷入五胡乱华的空前动荡。隋唐恢复了汉家礼仪,唐天子、皇太子、亲王、品官等,都制定了各种等级的冠礼。不过,实行的并不是很多。经过汉后数百年的冲击,冠礼衰弱之势明显。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孙昌引的人,独发愤行之,冠礼毕,仿当年赵文子见栾书等的故事,次日上朝,希望众卿士能对他有所教导。到外廷后,孙氏荐笏对卿士说:某子冠毕。不料众卿士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说:这与我有何相干?文武大臣哄堂大笑。可见,朝廷的大臣已不知冠礼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