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里诸葛连弩,想必就算是不详细介绍单单只看名字也能猜出来是谁制作的吧,但是关于诸葛连弩的详细资料不知道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诸葛连弩,相信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让你对诸葛连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诸葛连弩简介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即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他人具体制作。《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书中记载,诸葛亮曾在前代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种;元戎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提高了强弩的杀伤效能。

通过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魏晋时期的弩机实物,可以看出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弩机制造工艺仍然是沿袭着汉代的传统,用青铜铸造,形制和结构也大致相同。陈寿《三国志杜夔传》注引傅玄序曰: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2、连续发功

1、这类连弩是在弩床上架两张弓、或三张弓、或四张弓,战时可利用摇柄绳轴事先张弓扣箭,一般是由一名职业射手发射。发射时虽有先后之分,但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连续发射"。这也不是诸葛连弩的类型。1,在一张弩床上最多只能架四张弓,最高只能实现四矢连发,不可能连发十矢。2,这种弩床难以携带,不适宜西南及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

3,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4,这种矢也不可能是"以铁为矢"。2、另一类是连续发射的弩,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记载,明人曾研制出"诸葛武侯弩",后来清人在此基础上,曾制造出"弹弩"。这种弩,被认为是失传甚久的诸葛连弩。首先,其"矢长八寸",能连续发射十矢,符合诸葛连弩的两个基本数据;又极为轻便,步兵、骑兵都能随身携带,适宜西南与川陕交界地区的地理环境。

当时火炮已经使用,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未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未能推广,不久再度失传。一张大弓,同时击发两箭或三箭,这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但这种类型的弩,不是诸葛连弩类型。第一,从现有资料看,还没有同时击发十矢的,更不可能象马均说的那样令加五倍同时击发五十矢。第二,一弩同时发射十箭或五十箭后,射程和杀伤力降低。第三,这种笨重的弩床难以携带。第四,这种弩所用的矢,其长度在三尺以上,与诸葛连弩的矢长八寸差别太大。第五,矢较长,不可能"以铁为矢"。

3、影响

1、诸葛亮创制的连弩,对后世影响较大。2、陈寿给诸葛连弩定了一个性,即损益3、马均为著名科学家(曾改进前人所造织绫机、百戏木偶,再次发明已失传的4、指南车、发明翻水车),他看见诸葛连弩时,首先是大赞其巧,可见它与以前的连弩实有大别,其次是认为还可演进为连发五十矢。

5、傅玄(217278)(魏末晋初的著名思想家,官至荼骑常侍,封子爵)他认为,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从侧面可看到对诸葛连弩的高度评价。对朝廷未能批准马均立项,重新研制诸葛连弩感到非常遗憾,甚至非常气愤。6、刘弘为大将军,对兵器非常熟知。刘弘看见诸葛连弩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其为神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