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个时期的国家都需要强大的军队来保障国家人民的安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人海战术呢,人海战术是一个非常残忍的战术,每次施展人海战术都会造成很多人员的伤亡,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被妖魔化的人海战术,中共内战到底有没有搞过人海战术呢,请看文章。

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的战术,包括时间、空间、进攻或防守。是指在没有掩护或伪装之下,大量步兵以密集队形正面攻击敌方的战线,其目的在于冲入地方战线,使敌方难以使用火力歼敌,以近战击溃敌人或迫使敌方撤退。

在其他领域,常指用大量用户数占领市场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大量人力弥补生产的行为。在网络游戏中,被称为“ZERG”,指一种民工式的无技术含量玩法。在互联网中,借助注册用户的互联网人脉资源,以返点形式鼓励用户进行产品销售,这种模式被称为“网销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在盖茨堡战争中的皮克特冲锋、祖鲁战争中当地武装向英军的冲锋、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二战期间日军的万岁冲锋,均能看到这种战术的影子。

中共内战没搞过“残忍的人海战术”

打仗时不顾士兵死活,喜欢采取“人海战术”。此种说法流传最广的版本出自黄仁宇的《黄河青山》,书中说了他在1946年5月四平街战役后参加接收东北时的一段见闻,:“我们抵达前线时,刚好是战役结束后没几天,看到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的尸体。一位新一军总部的参谋对我形容何谓‘人海战术’。他说:‘他们会在前线摆出一千人,但空间只有几百码宽,通常只能容下一个连。你会想:这些人不傻,他们只是疯了!但让我问你:你可以砍杀多少人呢?四百、五百或甚至六百?你把这些人打成碎片,可是这些人的后面还有数百人在那里。相信我,他们绝对可以收拾你和你的机关枪!’”还有台湾作家王鼎钧在其回忆录《关山夺路》中也提到说:“黄泛区会战的时候,共军用‘人海战术’进攻,死伤太多,国军打到手软,射手把机枪往地上一丢:‘老子不打了!’连长掏出手枪,指着射手的太阳穴,射手扑通跪下:‘连长你枪毙我吧!’射手哭了,连长也哭了。”二人所述言外之意无非是中共打仗时不顾士兵死活,不拿生命当回事,胜之不武。

其实,有关中共部队“人海战术”和“肉弹主义”的说法并不新鲜,解放战争期间一些国军俘虏早就当面向中共部队指出了这个问题。比如陈毅在1947年12月30日的讲话中提到:“我们俘虏的国军士兵,现在有的已当上了排、连长。他们有一个普遍的呼声,要求我们改善指挥。说:‘你们的指挥是“肉弹主义”,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在东北战场,被俘的国军新一军士兵也曾当面说:“你们八路是死拼命,死的太多了,我们实在不忍心再打下去了,才放下武器的。”

不顾百姓死活,曾“强迫无辜民众打前锋”。关于这种说法的版本很多,比如据何家骅回忆,胡琏就曾向他提到过这种说法:“有一次,胡将军叹口气说:‘当年我在沂蒙山区与共军作战,亲眼看见他们驱使老百姓带两手榴弹来冲锋;我守军用机枪扫射,眼见死的都是老百姓,自然不忍打下去,这时共军正规军就上来了。’我说:‘这叫人海战术。’胡将军点头说:‘我知道人海战术,但我们能用吗?我们宁可认输。’”言下之意,胡琏认为他们失败是其太仁慈所致。类似的说法龙应台在其《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也有提到:“林精武看见对面海浪般一波又一波的人,一直涌上来,正对着发烫的炮口。前面的几波人,其实都是‘民工’,国军用机关枪扫射,射到手发软;明知是老百姓,心中实在不忍,有时候就干脆闭起眼睛来硬打,不能不打,因为‘你不杀他,他就要杀你’。机关枪暂停时,探头一看,一条壕沟里就横着好几百具尸体。……民工就一波一波地冲向枪口,达达声中尸体逐渐填满了河,后面的解放军就踩着尸体过河。”还有胡志伟说:“同我邻铺的连鬓胡张履信,是阎锡山亲训炮兵营营长,他回忆太原陷落那天说:‘共军用老弱妇孺打头阵搞人海战术,国军不忍对老百姓开火,后边的共军就乘势掩袭,我们的阵地往往就是在犹豫中丢失的。’”此外,在国军的回忆中,东北战场、华东战场、中原战场以及西北战场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有人还绘声绘色地说什么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张灵甫74师时,中共部队也让地主、富农、反革命家的老人孩子以及赤裸的女儿媳妇打冲锋,并以此瓦解了国军的斗志等等。

被妖魔化的"人海战术":中共士兵是真勇敢,还是被逼送死?

中共1946年发起四平街保卫战,其理由也相去不远。因为当时苏军突然撤退,要求中共军队自行接收东北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并阻止国民党军接收。中共虽试图通过马歇尔达成国共两党事实上分割东北的意图,蒋介石却坚决不让步,不惜武力接收。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为宣示中共决心,故亦不惜一战。而对于林彪来说,他刚到东北掌军不久,东北的各路武装仓促成军,一盘散沙,也需要来一次大战以确立其指挥权威并锻炼部队。林彪指挥投入兵力过于密集,作战死伤多,就说是“残忍”的“人海战术”;蒋介石指挥投入兵力过于密集,作战损失惨重,就说是深谋远虑的“精心策划”和“展示意志”,这似乎多少有些迁就了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