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中国古代,最早是以斤两为东西计算单位的,而并非克和千克,是后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克以及千克才传入中国的。那么,1两等于多少克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1两等于多少克,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两的由来

两是中国市制的常用质量单位,即市两。两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以前,随后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传统的一斤等于十六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1两等于多少克?现代一两等于五十克,而在一九五八年以前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九五八年后改革为一斤等于十两。所以,一九五八年以前,半斤就是八两,八两就是半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一两等于37.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一两等于五十克不同。所以,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清楚了1两等于多少克了吧!

半斤八两的由来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十六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十六两(沿用至五十年代),故形容“半斤”和“八两”毫无区别。这一点以上几位网友解释的很清楚了。那古代的称为什么要用十六进制呢?这其实才是关键,要是古代来个八进制,想来我们就成了“半斤四两”了吧?

这是因为中国古称一斤的十六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十六两就是十六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对与诚信的重视,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买卖时也记得这点。

而我国古代十六进制来源来源于“秤”和“砣”,古代由于技术原因,精确的“秤”很少,但制造大量精确的“砣”就方便多了。可以用简易天秤确定一个“一两砣”,如此反复,就可以确定“二两”、“四两”、“八两”、“十六两”……。这样确定的“十六两”米大致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因此就把“十六两”定为一斤。

古代度量衡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一石=四钧,1钧=30斤,1斤=两,1两=24铢。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克,那么,1两等于多少克呢?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那么,1两等于多少克呢?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克,一两等于37.30克。注意:汉代医学上用的两和汉代常用两重量不同,汉承秦制,医学上用的两一直延续用秦朝因此汉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两为秦两相当于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