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将讲三更半夜,也就是深夜的时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三更具体是几点,古时候对于时间的称呼还有很多,都对应着不同的时间段,那么还有哪些类似三更这样的词语有分别是什么意义呢

三更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

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子时

子时指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夜晚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 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丑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寅时

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卯时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辰时

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巳时

巳时,指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