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这是一个生长在广西和海南地区的草本生物它的功效是可以通小便治水肿,作用在各种淋证上。

这种植物的样子特别的怪他是一片长长的叶子,周围长满了一个个小的颗粒这些小的颗粒就是海金沙。而这些年来海金沙的功效和作用逐渐被发掘,也使得他成为制药厂最受欢迎的一种药材。

1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其草及根茎亦供药用,为野生植物;又名左转藤灰,主要成分是脂肪油,另含一种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性味甘、寒,入膀胱、小肠经。

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等症。

海金沙甘淡利尿,寒可清热,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水,为治淋症要药,对热淋茎中痛尤为有效,但是多能伤阴,要注意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肾阴亏虚者也要慎服。临床上多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之热淋、血淋等,单用有效。

1、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新鲜海金沙榨出液(0.25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抗菌活性,其抑菌直径为12.5—16.5mm。

2、渗湿利水作用。药书记载“善入小肠,膀胱血分。”淡能渗泄,寒能清热,具有渗湿利水,清利湿热的功效。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诸淋证、尿白浊、带下及湿热水肿等症。

3、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多用于咽喉肿痛。痄腮,风火牙痛,湿疹疮疹等症。

4、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油调和搽于患处。5、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用水煎服。

2海金沙

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3云南海金沙

三回羽状,叶轴上面有二条狭边;羽片多数,相距约9-12厘米,对生于叶轴的距上,距长约5毫米,端有一丛黄色柔毛;

羽片三角形,长尾头,长15-20厘米,宽15厘米左右,柄长15-2厘米,柄两侧有狭边,上有稀疏短毛,奇数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3-5对,以膨大的关节着生于羽轴上(羽轴两侧有狭翅),互生,开展,各小羽片相距1-1.5厘米,但第二片和第三片通常相距较远,达1.5-3厘米,基部的一回小羽片最大,卵状披针形,长尾头,长2-12厘米,宽5-8厘米,柄长约1厘米,下部的羽状,上部的不分裂;末回小羽片2-3对,相距5-10毫米,有短柄,短柄有毛。

叶轴长3米,直径约2—3毫米,禾秆色,密被柔毛。距长约5毫米,顶端有一休眠 芽并密被一丛浅黄色柔毛。羽片多数。

不育羽片生于叶轴的下部,二叉掌状分裂或二回羽状;羽轴禾秆色,上面两侧具狭翅,密被短柔毛。末回小羽片通常掌状分裂,中间裂片较大,长约15—20厘米,宽约2—3厘米,基部心形,先端短渐尖或钝,边缘不规则浅裂,裂片具细锯齿。

能育羽片生于叶轴的上部,与不育羽片同形。关节位于小羽柄的基部。

中脉两面突起,侧脉二岐分叉。叶厚纸质,干后表面棕绿色,背面黄绿色,两面疏被短柔毛,上面中脉的毛更密。

孢子囊穗流苏状排列于能育小羽片的边缘,长约3—4毫米,宽约1.5毫米,棕色被少量白色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