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自然我们国家就出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大师,但是具体怎么说呢,在我们国家古代,这些人被称为戏子,社会地位并不高,到了近代吗,社会地位才高起来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大师呢,梅兰芳肯定可以算作其中一位大师,接下来还有程砚秋尚小云等等吗,下面来介绍下四大名旦吧。

1.四大名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大名旦梅巧玲之四大名旦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1961年夏天,四大名旦梅兰芳感到胸部不适,后到北京阜外医院治疗,据医院检查是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7月30日下午,梅兰芳心绞痛突发,进阜外医院住院抢救。经首都医学专家会诊,确定为急性冠状动脉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医院尽力抢救。8月8日清晨4时许,梅先生病况突然恶化,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虽然全力抢救,终告无效,一代大师于清晨5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2.程砚秋

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十二岁开始营业性演出。 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身段和演唱。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

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书法、舞拳练剑、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后与高庆奎、余叔岩等人合作,声誉日隆。不久自己组班,在京、沪等地演出,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1927年和1931年曾两度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

3.尚小云

四大名旦尚小云本名德泉,字绮霞,1900年生于北京。幼时入北京三乐科班,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衣戏为主。1918年尚小云与杨小楼、高庆奎、荀慧生、李顺亭等合演《楚汉争》前后本、《别宫祭江》《女起解》《武家坡》等戏。同年5月,北京《顺天时报》评选京剧新秀。梅兰芳得票232865张,被评为男伶大王,刘喜奎得票228606张,被评为坤伶大王,尚小云得票152525张,被评为童伶大王。 1937年,尚小云创办“荣春社”,

为解决荣春社科班经费开支,他先后将10多间房子卖掉。1947年5月,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透顶,物价飞涨,荣春社入不敷出,很难维持下去,为解决师生吃饭问题,尚小云再次卖掉7所房子,又卖掉了“道吉”牌汽车。维持了一年后,1948年5月2日,物价暴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经常在剧团的青年学生中找壮丁,荣春社无法维持。迫于无奈,尚小云只好向全体学生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哀叹,挥泪宣布解散荣春社。从创办至解散,荣春社共培养学生200多名,“荣”、“春”、“长”、“喜”科的学生遍布全国,在京剧演出和京剧教育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4.荀慧生

他对唱和念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唱要“以有限的腔调曲表达繁复错综的感情”,而念白在与观众交流时“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为此,他主张唱和念时生活感和艺术性两者结合,协调融洽,并与表情、身段的真实自然相一致,互为表里。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风格。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在唱腔艺术方面荀慧生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

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这不是简单的一曲多用,而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感情与心境出发,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他还十分注重道白艺术,吐字清晰,声情并貌,他创造出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表演方面他强调“演人不演行”,不受行当限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许多少女、少妇的艺术形象,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