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的意思是蒙古族回族等游牧民族在每年六七月间祭敖包,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仪式过后,进行传统的比赛,摔跤,赛马,格斗等等。之后年轻的男女进去草丛,互相倾诉爱情。现在敖包相会,被玛拉沁夫写词,成为一首斗志昂扬,呼唤草原的敖包相会歌曲。它传扬五湖四海。敖包相会这首歌曲也是非常的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介绍一下敖包相会的意思.
1敖包相会简介
敖包相会意思就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2敖包相会歌曲简介
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1953年,由东北电源制片厂(现长影)拍摄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上映,由王树理、吴秀云首唱的这首《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了祖国的五湖四海。
3“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是
敖包,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指的是在自己游牧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 祭祀开始,先举行赛马,然后摆上供物,由喇嘛念经行祭,参加祭祀的人们纷纷往敖包上添加石块。事毕,进行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 敖包多设在草原的山头上,用石块或土块堆成的圆锥形祭坛,上面挂五颜六色的彩布或彩纸。
4敖包相会是个怎样的故事?
1945年冬天,两个刚满17岁的同龄人结婚了,两人没有经历过浪漫的恋爱,他们的婚姻也只是那个时代再普通不过的包办婚姻。乌恩老人回忆道:“那时候别说谈恋爱了,连对方长得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只是在结婚当天揭开新娘的盖头才看到,那时无论美与丑你都得接受。”“当时您揭开新娘的盖头后发现新娘漂亮吗?”“漂亮,特别漂亮。”“满意吗?”“满意,相当满意。”乌恩老人说完爽朗地笑了起来。“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先恋爱后结婚。”塔木老人再一次开怀大笑着说道。
5敖包相会 的原唱到底是谁
《敖包相会》的原唱是李世荣。李世荣,1927年3月4日出生于长春一户普通的市民家庭。1944年,他毕业于伪满中央国民高等学校。1948年,进入军医大学学习。在他用工工整整的字体抄写的《个人艺术总结》中这样写道:“我是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从小酷爱艺术。虽然被人们公认为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但在黑暗的旧社会终不能得到发挥。”
6推荐几首老歌比如像敖包相会之类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大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牧歌阿娜尔汗姑娘骏马奔驰保边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山歌好比春江水垄上行 (张明敏)月亮走我也走 (董文华)长城长 (董文华)南屏晚钟 (徐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