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素描,书不是有很多人都会非常喜欢这种画画风格呢?喜欢素描的人都知道素描大师伦勃朗吧,他的画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今天这篇文章呢我们就是要来介绍一下素描大师伦勃朗的点点滴滴,相信你会从这篇文章当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伦勃朗的世界,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灰色空间

1、简介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由Jannik Johansen 导演的伦勃朗电影;描写伦勃朗的文章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

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他是家中第八个孩子,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育有十个孩子。宽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条件让他在家乡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10岁到14岁期间,他进入了管制严格的拉丁文学校就读,并接受了最初的美术教育,并于14岁进莱顿大学并主修哲学,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在哲学方向发展的道路。

2、作品风格

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并在一个当地画家Jacob van Swanenburgh的画室中做学徒。1624年,他获得了在荷兰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彼得拉斯曼于阿姆斯特丹的画室中当学徒的机会并在拉斯曼手下工作了六个月。彼时,他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与同门好友扬列文一起在自己的家乡莱顿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夜巡》是伦勃朗创作盛期的重要代表作。它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民兵总部订制的一幅群像肖像画。关于这一作品,过去流传着的说法是:当此画的订制者看到完成了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画中只突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位置,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结果遭到伦勃朗拒绝。订画者为此向法院提出控告,伦勃朗败诉,他从此成为不受欢迎的画家。

他后半生的贫困生活也与《夜巡》一画有关。近几十年来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考证,证明上述传统说法并不可靠,乃是伦勃朗死后一些传记作家,为了渲染所谓天才人物生前往往不能为人所理解而制造出来的。事实上,《夜巡》一画最后仍为订制者所接受,伦勃朗也得到了事先议定的报酬。不管怎么说,从这一作品本身来讲,这一群像肖像画是富有创造性的。

3、优秀作品

画家采用了接近戏剧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安排了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备集合出发去执行任务的情节,民兵的负责人弗朗斯班宁;科克上尉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好像正在向观众走来。其他人物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

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风格。应当说明的是,此画原来画的时间是白天。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了过厚的光油层,加上长时间的岁月的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好像是画的夜景,大约从1880年开始,此画的名称被误传为《夜巡》,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