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这个人物也许已经被大家遗忘了,大家都知道鲁迅的女人许广平,忽略了这位曾被鲁迅母亲包办的妻子朱安。那时候的爱情,从没见过面,却深爱一辈子。朱安可以说走到人生尽头都想埋葬在鲁迅的身边,这样的情爱在现代已经几乎没有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
朱安资料介绍
朱安,鲁迅的原配夫人,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因为鲁迅是长子,自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
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痛苦终生的婚姻大事。
朱安和鲁迅的婚姻
当初,朱安的结婚对象是一名周姓官员的长孙,将官员家庭的长孙配给“老姑娘”朱安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可是朱安早已有了未婚夫那就是鲁迅了,本来是准备结婚的,就在这时,鲁迅获得了赴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因此她的婚事就落空了。但换一个角度想想,女婿出洋留学,也是值得光荣的事情。因为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份光荣,可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这样,虽然两人后来结婚了,但是两个人就如同路人一般。
朱安家庭环境
朱安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官,那样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像朱安的家庭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尤其是女子的“制造”的。据朱安自己的回忆,她缠足时,痛的大哭,但她的母亲却对她说:“好人家的女儿都是要缠足的。”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好的女孩子,读什么书,那些诗词唱曲的,没的把心念野了,只叫学堂的先生把三从四德和《列女传》这些书讲讲也就罢了。”
所以,朱安没有上过一天学,识字也不多,虽然羡慕兄弟们可以念书识字,但是朱安还是把内心的渴望压制住,乖乖的学些女红针织,烹饪持家的活计,做大家眼里的“好人家的女子。”在当时,朱安是出了名的性子和顺,家里长辈们说的话,朱安句句都听。和女眷们看戏,那些女眷说:“还是咱们安姐儿好,穿的端庄素净,你瞧那戏里头妖魅惑主的狐狸精,都是打扮浓艳的,最后也没一个好下场的!”
其实十几岁的女孩子,哪一个不喜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即便自己长的不好看,但内心也还是向往那些漂亮精致的服饰的,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想法。朱安也是,只是在听了大人们的训导之后,她又一次压下自己的想法,乖乖的将自己装扮的像个大家闺秀,只是,她好像活得一点自主性都没有了……
朱安的一生
朱安算是鲁迅这一生都亏欠的女人。她那将近41年的婚姻就如一片白纸,最终以孤独告别了自己的一生,而她对于鲁迅来说,朱安只是他母亲硬塞给他的,还曾对他的朋友说过,朱安只是一件母亲送给我的礼物,而我对她只是承担一种赡养的义务,对于爱情来说,我是不知道的。由此可以想象到朱安的一生该是多么的孤独。
若不答应自己的婚姻,想必她将是另一番命运。而这来自于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婚姻,无疑是将朱安推向了孤独的边缘,给她带来无限的痛苦。在结婚的当晚,朱安独自一人在新房中眼泪不停地流着,那时的她不知自己该干些什么,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受到如此的待遇。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时代的一个女人,大字不识,没有文化,在这场包办的婚姻中,她无疑是处在一个最被动的位置。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的去了,在临终前,她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在大先生身旁,可惜没有遂愿,朱安的墓地被按照许广平的意思埋在西直门外保福寺处,没有墓碑。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69个春秋,孤独地度过了四十多年的漫漫岁月,就连死时身边都没有一个人。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所有的人都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