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之年指的是女子二十四岁,这和中国传统风俗历法大有关系。小寒节气到谷雨节气总共有一百二十天。其中有八个节气。这八个节气中的每五天称为候。而且每一候里面都会开一种对应的花,总共二十四种花。在这之后就是立夏了。这就代表这成长的春天过去了,成熟的夏天到来了,女子在花信之年就要准备嫁人了。如果错过了夏天,等到秋天,就人老珠黄没人要了。所以花信之年是个重要的分界点。

花信之年是多少岁?

花信之年又称为花信年华,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二十四”这个数字与“花信”的缘分,可能在于“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又称二十四风,对应着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二十四种花期。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

花信之年古人以五天为一候,一个月共有两个节气六候,从小寒到谷雨结束,一共是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虽然学者们多有指出,这一序列中有的花卉与节候不符,但“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称谓却传之久远。

花信之年从清代开始,人们将此称谓移用于青年男女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当然更多地是用于女子,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廿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岁的青春华年却早逝之意。

花信之年出处

“花信”即花信风。南宋学者程大昌所著《演繁露》载:“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新闻耳。按《吕氏春秋》曰:‘春之得风,风不信则此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程大昌注明此条引自南唐学者徐锴的《岁时广记》。

有关花信之年的古诗

黄庭坚《山矾花二首》序云:“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

宋·徐俯作《南柯子·山矾》 :“细蕊黄金嫩,繁花白雪香。 共谁连璧向河阳。自是不须汤饼试何郎。 婀娜笼松髻,轻盈淡薄妆。莫令韩寿在伊傍。便逐游蜂惊蝶过东墙。”(《乐府雅词》)

古代年龄称呼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