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一下陇海铁路的知识。陇秦豫海铁路简称陇海铁路。甘肃简称陇,连云港简简称海,这条从甘肃到连云港的铁路就叫做陇海。1905年到1953年才建造完毕,贯穿中国从华东到华中到西北的各个重要的线路。这条铁路可以说是生命线,为铁路沿线群众带来经济发展,丰富物资,带活整个中国,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发展,老铁路运力有限了,最近又开始新造铁路,期待新的陇海铁路诞生。

陇海铁路的历史

陇海铁路的修筑与清时海州籍一个官员的努力密不可分。光绪三十四年(1908),祖籍海州的沈云沛由农工商部左参议“授右丞署右侍郎”,接着“调署邮传部右侍郎,署其部尚书兼署左侍郎”并“充津浦会办大臣”。邮传部负责铁路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尚书相当于部长。沈云沛上任后,致力于陇海铁路的规划建设,主张将1905年开始测量铺设的汴洛路(开封至洛阳)向西展筑洛潼线(洛阳至潼关),并提议汴洛线东延一条开徐线(开封至徐州);还主张陇海铁路一直向东修到海州的老窑(今连云港口),辟新浦为新市区。

在陇海铁路终端海港地址的选择上,沈云沛主张并筑岚山头、西连岛海湾、灌河口三个海港。他认为,西连岛海湾风平浪静,虽不甚深,但于此稍加疏浚,便可与黄浦江深度相同,与上海港联运。在此建造海港,等于将陇海铁路修到上海。沈云沛的主张,特别是建港的构想,与法籍工程师格锐奈的意见吻合。同年,清政府成立了江苏省商办铁路公司,任命前商部右丞王清穆为总理来“规定江苏全路”。

王清穆拟定长江南北两线并进的计划,提出了“江南至上海经松江以达浙江,江北自海州入徐州以达陇”。这是最早关于建设陇海线的设想,也是陇海铁路名称之始。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开始实施这一设想。因陇海铁路横穿江苏、河南、陕西和甘肃,因而最初也被官方称为“陇秦豫海铁路”。不久便取铁路起迄点所在的地名命名,遂称“陇海铁路”,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对陇海铁路特别是对出海港口选定的贡献,沈云沛被尊称为“东陇海之父”。

陇海铁路名称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现甘肃境内的东南地区为36郡中的北地郡和陇西郡。直到元代设甘肃行中书省,甘肃一名才出现,因此,旧时的甘肃简称为陇。陇海的“海”是指海州,海州现为连云港市的一个区。然而,在1961年以前并没有连云港,那时叫新海连市,是因新浦、海州、连云三区组成而得名,原属山东省,铁路分段向东西展筑,东到海州,西到兰州,1953年才全线修通,所以那时命名为陇海铁路也顺理成章。

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也叫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陇海铁路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40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1953年7月正式全线通车,线路总成1759千米,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陇海铁路途径城市

甘肃省:兰州、定西、天水

陕西省:宝鸡、咸阳、西安、渭南

河南省: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萧县)

江苏省:徐州、连云港

郑州陇海铁路线一座百年大桥换骨

据郑州铁路局工务机械段技术科科长王光强介绍,该大桥位于陇海铁路下行单线(由东向西),一次性更换3孔32米桥梁,这在郑州铁路局历史上尚属首次,在陇海铁路史上也很罕见。 据了解,陇海铁路线下行K637+813石河道桥共有三孔32米钢梁桥体,每孔桥体重400吨。该大桥始建于1909年,距今已107年历史。钢梁由美国当时第二大钢铁公司珀利恒钢铁公司引进,比利时人修建。随着中国列车大面积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增多,加之时间久远,该桥出现了梁体扭曲变形,铆钉失效,梁体扣件松动等情况。

王光强说,郑州铁路局工务机械自今年7月开始,利用150天时间,对运梁通道填筑,排架基础施工,梁体预制、现场吊装等工作,大修过后的桥梁为三孔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面木枕将更换为新III型水泥枕,以保证西陇海线提速地段列车安全、高速运行需要。他表示,过去,由于旧桥限制,列车行驶大桥通过时最高时速只能为每小时45公里,经过换“骨”施工后,可以提升到每小时100~120公里,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据了解,该处三孔桥梁将利用陇海铁路封锁点“天窗期”,即天窗期时间段,无火车通过,因此,施工维修并不影响整个陇海线列车运行。今日将利用3个小时天窗期,更换一孔桥梁,剩下两孔分别于12月12日、15日进行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