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陈炳锡大家一定觉得一阵后怕,原来那个在街上骑着自行车的男人是会贩卖毒品的啊。毕竟世纪毒王这个称号不是白给的,陈炳锡自然也就有他隐藏的这么好的理由,他平时还会做做爱心公益类的慈善活动,是掩饰自己不安的内心吗?

1、胆大内敛的陈炳锡

由于穷,陈炳锡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种田。很早就开始跑江湖,什么生意都会做,卖鸡、卖鸭、卖猪、卖狗,只要能赚钱。1980年,陈炳锡和同村的陈宝玉结了婚。陈宝玉是1961年的,比陈炳锡小5岁,长得很水灵。陈宝玉家里条件相对较好,邻村一些黄姓的人家也上门提亲。其父母也有意向。但陈宝玉和陈炳锡还是走到了一起。

陈炳锡很早就成为一个有钱人,或许是贫困痛入骨髓,陈炳锡的财富欲望变得没有止境。90年代初的普宁,顺畅的物流渠道给毒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潮汕地区迅速成为国内毒品的重要集散地。作为一个及其精明的生意人陈炳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投入到毒品交易中。

有钱的陈炳锡跟很多毒枭一样,明面上乐善好施。在公益事业当中,陈炳锡为寺庙与学校等捐了不少钱。在当地人眼中他成了有口皆碑的社会贤达。不过,陈炳锡始终保持内敛的高调,因为他深谙枪打出头鸟以及不露富的道理。在捐钱这个问题上,他的原则是,在第一梯队,但不当第一。所以当时同村的人认为,陈炳锡是因为小时候吃的苦,所以热心公益,但不是特别有钱的主。

2、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大家印象中毒品的扩散是从城市到农村的一个过程。其实,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它们更像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以云南地区与广东潮汕地区最为明显。陈炳锡早期卖的毒品是阿片粉、海洛因和安非他命。

阿片粉长久以来是作为一种药材长期存在,而安非他命是一种减肥药,早期安非他命的一种无色透明晶体状的盐就叫做冰毒。因为有过做药材生意的经历。陈炳锡卖毒品居然是踩着自行车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就像电影中卖货郎一样。这种形式在毒品犯罪中及其罕见。

对于陈炳锡而言,乐善好施既是他隐藏罪行的一张面具,也是他寻求心理宽慰的一种方式,这种来自内心对菩萨、关公等的敬畏,更多的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传统。犹如,棺材店的老板不敢进寺庙求菩萨保佑他们的店生意兴隆,只能求菩萨保佑他们家平平安安一样的。陈炳锡的虔诚,为他以后被抓埋下了伏笔。

3、缴获的部分钞票

陈炳锡在几年的时间能成为普宁毒品市场的老大,这跟普宁有很多海外侨民,以及很多地下钱庄有着莫大的关系。逐渐控制普宁毒品交易地下规则的陈炳锡并不满足仅仅是个普宁毒王,他的胃口是当广东的毒王,乃至广东到港澳台,东南亚华人集聚区的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