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是什么意思?以前的社会的中,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男人和女人相爱结合,而当下社会中,同性恋也存在很多人,那么什么是双性恋呢?双性恋就是除了可以和异性产生感情外,还可以和同性产生爱情。也是我们常常说的“男女通吃”,今天小编就来给就大家介绍一下双性恋,并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如今已经非常普遍。
双性恋
双性恋,又称双性爱、双性向,指对男女两性皆会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是性取向分类之一,与单性恋(异性恋、同性恋)取向齐列。双性(bisexual)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植物学,植物学家用这个词描述那些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生殖器官的植物,可是还未清楚人们什么时候把双性这个词运用到人类的性取向之中。
一些双性恋者和性研究专家并不喜欢这个词的用法,他们又创造了一些其它词汇来描述,于是就发展成了双性恋一词。双性恋分为双异性恋和双同性恋,双异性恋可以对同性产生爱情,但更多时候比较偏向异性;双同性恋可以对异性产生爱情,但更多时候偏向同性。
双性恋是一种性关系取向,爱男人,也爱女人,跟自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双性恋者,自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双性人,也可以是其它更多。按照今年更新的脸书(facebook)里面的 “性别”选项,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可以有多达56种的选择。这里面并不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等。
双性恋的形成
双性恋的形成与青少年时期的情感经历有关,人们一般把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这段时期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初期的少男少女都有一种回避并排斥与异性深入交往的心理,同性间易形成“同性伙伴集团”。倘若涉及到性行为,就会结成同性恋关系。据有关调查,10%的少男与5%的少女在此阶段有过同性性行为。进入青春期,人就有了性欲和性满足的要求。
因未达到婚配年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个是自慰或遗精(男性),一是与异性发生性关系,再一个就是同性性行为。比较而言,同性性行为最安全(不易觉察,常被忽视)、最经济(无须付费,容易满足)、最方便(彼此接触机会多,相互了解)。若停滞在对同性伴侣的依恋心理上,迷恋曾经有过的性快感,就会变成同性恋或双性恋。但绝大多数人会走出这一阶段,终止同龄人间的性行为,出现性取向转移。
有一部分境遇性同性恋行为通常是在环境因素下被迫做出的选择,因此又被称为“假性同性恋”。所谓境遇是指缺乏与异性的交往、单一同性高度集中的场合,如监狱、军队、矿区、施工队、寄宿学校、远洋轮船以及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偏僻乡村等,此时的同性恋活动主要是因异性恋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的补偿或替代。一旦有了正常生活环境,往往会改弦更张,但是也会保留或多或少的双性恋倾向。
双性恋的治疗方法
双性恋属于精神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以精神疏导为主,以让其进入一个正常的性取向观念。同时应结合心理咨询辅助治疗,以协助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造成本病的心理始动因素。对于中枢性的疾病,如垂体瘤造成的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者,可行手术治疗。很多的人对于双性恋不是非常的了解,一定要好好保养自己这样才能完全治愈,否则还会反反复复。
历史上的双性恋名人
双性恋不是现在才有,历史上和现代社会都不乏其人,其中有许多是对人类社会有影响有贡献的人。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英国诗人拜伦、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俄国作家果戈里、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英国心理学家哈夫洛克.蔼理士;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法国演员阿兰.德隆;意大利服装设计师吉安尼.范思哲……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双性恋人物在各阶层都存在:皇帝英明如汉武帝,昏庸如汉哀帝;对朝廷有功的将军如汉代霍光,孔武有力如明武宗所宠信的江彬;祸国者如汉董贤,清代和砷;艺术家如汉代音乐家李延年,清代郑板桥等。这些人统统拜堂结婚,生儿育女,从没有以“同性爱者”自居。中国文化从不会按“性行为”把人分类。同性爱者、异性爱者、双性爱者,这些概念、词汇都不存在。传统观念认为只要表达自然正常的情感,不搅乱人伦宗族秩序,同性交合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