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比如很多留学生看到了外国的好,就决定留在那里,为外国做贡献,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忘记了自己的学费也是国家公款的。这些人都可以称作为数祖忘典。那数祖忘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数祖忘典成语的由来是怎样的呢?用数祖忘典这个词语怎样才能造出好句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1.数祖忘典的解释

数典忘祖这个词语,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其用法是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它的近义词是崇洋媚外、数礼忘文。其反义词是饮水思源。

2.数祖忘典的古文原文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搜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

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节选

3.数祖忘典的古文翻译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

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文采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

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4.数祖忘典的造句举例

你这样一味以西方人眼光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会遭到数典忘祖之讥的。

不错!就像高手所说,我华国五千载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是高手辈出,岂是小鬼子这等数典忘祖的垃圾可比!

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真有点数典忘祖了!

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

纵然是留学国外,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岂可数典忘祖?

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这些礼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要是我们都舍弃不用就是数典忘祖。

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