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有花很大的代价就轻易的做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后世几千年里,杯酒释兵权也一直让人们深信不疑。但仔细考究那段历史的话,会发现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子虚乌有的。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一场陈桥兵变,最终赵匡胤得以黄袍加身成为皇帝。而在立国后不久,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为了避免别的将领“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于是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后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被视为宽和的典范。“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

杯酒释兵权到底存不存在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对于杯酒释兵权这一事件深信不疑,而且广泛流传。但也有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件事下了这样的评价:故事性强、子虚乌有。认为“杯酒释兵权”实有其事的论者,主要依据是北宋中期以来的一些史籍的有关记载。现存“杯酒释兵权”的最早记载,是北宋丁谓的《丁晋公谈录》和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

《谈录》记述了赵匡胤与赵普关于此事的一段对话。赵普对赵匡胤说,禁军统帅石守信、王审琦兵权太重,“皆不可令主兵”。赵匡胤听后不以为然,认为石、王这两位老将是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决不会反对自己。赵普则进一步做工作,说石、王这两位老将缺乏统帅才能,日后肯定制伏不了部下,后果将不堪设想。赵普终于说服了宋太祖,罢了两人的兵权。

《笔录》则更明确地记述道:相国赵普屡以为言,宋太祖“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最后让他们“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事隔半个世纪的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对此事的记载更为详细,称宴会的第二天,赵匡胤的部将个个心领神会,“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

然而上述三种记载,矛盾百出。另外,“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件大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不见一个字。元末,根据《太祖实录》、《三朝国史》编成的《宋史·太祖记》对此事也不着点墨,有学者认为这说明这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