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总用“推敲”这个词来指人做事是反复琢磨,而原本“推”和“敲”都是动词而已。那么这个推敲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则与著名的苦吟诗人有关了,所谓苦吟,就是指作一首诗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心血来进行思考。

推敲的典故是什么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代表,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但推敲的典故也确实是因为他苦思诗句而来。

贾岛有首诗叫做《题李凝幽居》,其中的一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于是贾岛就开始纠结是推更好还是敲更好。推敲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当时贾岛正骑着跛驴,因为这句话而苦思冥想。

犹豫不决的贾岛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后来在很多后人的诗句文章中,都有出现“推敲”一次,可见贾岛这种专研琢磨的精神,备受人们的推崇。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最经典的成语典故小故事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要说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的成语,那自然是数不完的,毕竟典故无数,每个人都不可能全部都知道。汉字真的十分神奇,四个字的成语,就能够表示一整个故事,以及衍生出来的深意,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查看详情】